“给多少钱,干多少活”,这种心态要不得
偶尔听到有的员工发出诸如此类的牢骚话:“给了我多少钱呀?让我干那么多!”,“拿多少钱干多少活,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”……等等。
有些人总是简单地从交易的角度出发,整天想着:你给我多少钱,我就给你干多少活。而且,这个多少活也是自己在心中主观认定下来的,一旦所干的活超出了这个界限,他的心理就会不平衡。更可怕的是,他把这个活儿只看成是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或者干了多长时间,而不关心“这些活儿完成的质量如何?结果如何?”似乎与他无关。
“给我多少钱,我就干多少活”,这种心态可能会葬送你的职业生涯。现在,一些人缺乏主人翁的意识,对这些人来说,最难听的一句话莫过于“打工心态”,没有任何责任感、使命感、集体荣誉感。抱着这样心态人只能永远是个打工的人。打个比方:现在给你的工资是3000元,你只做你认为值3000元的活儿,不肯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去为企业、为团队做更多的事情,那你在同事的眼里也就只值3000元,甚至更少,这就是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!钱越拿越少”的道理。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性化,注重共赢了,做为员工要以主人翁精神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更多自己能做且有机会做的事情,不要以为自己付出的比得到的要多,其实,“多劳多得”不仅是指经济方面的“得”,“多劳”了在其它方面也许比经济上的“得”更多。自己多劳了企业对你的评价高了,你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;同事对你的评价高了,对你更加信任;你的“多劳”,使企业发展了,“家业”兴旺了,你可以得到更大发展的空间。由于“多劳”,你的身体素质提高了,你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;由于“多劳”,你的脑力思维更活跃了,思想上、知识上保持着“与时俱进”;由于“多劳”,你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多了,竞争中更处于优势,完成的项目更快、更优质;由于“多劳”,你就会很快成为企业技术骨干、行政骨干,……等等。多劳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经济利益上的得,应该从长远着手,努力多一点并不会失去什么,反而有了从平庸中脱身、成为优秀者的可能。归根到底,努力的最大赢家还是自己。
法规处:徐崇明